English

最后的消费最后的抉择

2000-03-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特约记者 冯聿峰 我有话说

人类文明将向何处去?对许多人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只会引来奇思异想和不着边际的老生常谈,它的价值只是给人提供更多的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如果你已经意识到,有限的矿产资源正在人们疯狂的挖掘中飞速消失;大片大片的森林正在无情的刀砍斧剁中倒下;随风飞扬的垃圾正在肆无忌惮的遮蔽着我们的天空;曾经清波荡漾的河流正在干涸或是变得黑浪滚滚……也许你对这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颠峰。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过着有史以来最为富足的生活,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每天都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切的代价是我们以惊人的速度挥霍着地球的资源,包括应该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那一部分。因此,这句话还有另一种解释:如果我们沿着现代化的脚步继续走下去的话,前面就将是下坡路,甚至也许是悬崖峭壁。

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个问题最终还需要人类作出回答。好在,在世俗的浮华让多数人丧失掉判断力时,仍然有着许多明亮的眼睛。一直关注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欧阳志远先生,在他的新著《最后的消费——文明的自毁和补救》(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中,批判的视角直指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无论从客观实际还是从主观需要来看,消费总不应该没有一个归宿。”欧阳先生的论断对在物质的漩涡中迷失的现代人来说不?是当头棒喝。下面是本报特约记者就他的新著对欧阳先生进行的采访。

 记者:在环境问题刚刚为世人所关注的时候,关于技术进步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危机的争论十分激烈。颇有名气的罗马俱乐部根据当时人口、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等数据撰写了几个悲观主义语调的报告,预言了“世界末日”的到来,一度引起过轩然大波。不过,一位乐观的美国人对罗马俱乐部认定的种种危机不屑一顾。在他的著作里,他认为,人类不断进步的技术力量最终会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一切所需资源,环境或资源问题不过是被过分渲染的危言耸听。他的大作名为《最后的资源》,虽号称“最后”,传递的却是一种极端的乐观情绪。刚好,您的最新著作叫《最后的消费》,也有“最后”这个词。您想向读者传递悲观还是乐观的信息呢?您怎样看待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之间的争执?

 欧阳:我想我可以称作是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乐观是因为我对人类的前途抱有信心,谨慎则是由于人类的未来需要人们自己去争取。我认为,不论是从资源的有限性还是人类精神的提升来说,人类的贪婪和占有欲都应该有一个限度。如果在这一点上得到彻悟,那么不仅生态系统的颓势能够得到遏制,而且世界也还有改善的希望。

就人类的发展历程而言,我们可以认为技术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但必须注意,任何无限都是由无数的有限构成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技术力量都是有限的。寄希望于技术的进步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危机,不仅是幼稚的也是有害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超过技术的能力范围,灾难性的后果就将是不可避免的,谁也不敢贸然肯定这种后果不会导致社会的倒退甚至毁灭。

退一步来说,我们假定技术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是无限的,人类就能为所欲为吗?譬如一张最普通的凳子,按现代的技术来说,对它作任何修复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对它拳打脚踢、任意施为,结果会怎样呢?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人类面临的窘境,技术的进步固然必不可少,但人们的观念转变更为关键。

 记者:这就是说,单从技术的层面来讨论环境问题,是达不到应有的理论深度的。不过,从消费切入环境问题,对之进行总体的把握,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

 欧阳:生产和消费构成人类生活的全部,但消费是根本性的,因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造成当前环境危机的原因,当归之于人类畸形的消费观念。

人的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型、享受型以及发展型。所谓发展型需求是指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并不刻意追逐对物质财富的享受和占有,而以全面发挥自己的潜力、以创造为最大快乐的价值取向。三种不同的需求层次导致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从基本型需求到享受型需求的过渡是自然而然的,只要物质产品充分,它们之间的转换就会发生。从享受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的转变,就不那么简单了。它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享受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二是对自身的价值实现有明智的认识。第一个前提的是很有弹性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的个人,“一定程度”的含义往往大相径庭;第二个前提需要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飞跃,这非常不容易。从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应当进行诱导和启迪,否则,人的需要就会长期在享受型这个层次上徘徊,产生恶性消费。

曾经有人说过,人的需要无穷尽,但无穷尽只能在精神王国里实现,在物质王国里永远不会实现。这也就是说,人的消费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与人的本质提升相连。如果为一时的感官刺激而任意糟蹋自然资源,人的消费行为便无异于一种动物的本能。

西方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物质财富极大的刺激起了人们的恶性消费,而这种恶性消费反过来促成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占有和浪费。在满足人们正常需要的幌子之下,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被开发出来,但事实上这些东西仅仅是为少数人的奢侈享受提供的,它对改变人类本身的福利并无多大益处。少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正以不能持续的方式过度的消耗着世界的自然资源,不仅如此,其奢侈的生活方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所起的不良示范,加剧了这些穷国急功近利的行为,使得全球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记者:人们现在已经对由于自身的消费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也采取了一些实际的行动,比如说使用无铅汽油、购物时不用小塑料袋等。虽然还很难说人们的意识有了多大提高,但毕竟是向着希望的目标迈出了一步。不过,在一些人看来,对消费的节制会影响人们创造性的发挥,阻碍技术的进步。另外,有一种所谓的简单主义崇尚一种类似于古人的简朴生活,拒斥所有现代化的东西,这种极端的做法似乎并不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欧阳:人类消费的最终归宿不是对物质财富的无休止追逐,而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和愉悦、个人潜力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也就是在发展型需求的价值取向下,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但节制欲望,并非要限制人们正常的发展需要。只要我们制造的垃圾不至于对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循环造成障碍,为什么不能使用对自然界、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的消费品呢?正如你刚才提到的,现代生活中的许多产品都是能够用可降解、无污染、节能化的绿色产品来替代的。如果把对恶性消费的批判当成是向古代社会的倒退、向苦行僧的生活方式靠拢,显然只是一种误解。

同样,人们的消费欲望是技术前进的一个动力,但不是说只有畸形消费才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更需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当然,在新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目前的技术体系也许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